三百千中医
杏林趣话


中医清火,拥有健康生活

佟彤

古代医家说:“捍卫冲和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体无“火”就没了生机,而人体上火就是消耗生机。在保火和去火之间把握一个尺度,才是高明的医师和高明的保健方式— — 去火既势在必行,又要谨慎从事。

“火”是人赖以生存的生机,就像万物赖以温煦的太阳。“火”在正常状态下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气、阳气,保证着身体各种机能的正常运转。

火力壮的人衰老得慢,抵抗外邪的能力强,他们的免疫系统可以及时侦查到癌细胞的蛛丝马迹……但稍有异常,“火”就成了消耗元气的罪魁。 所以古代医家说:“ 捍卫冲和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体无“火”就没了生机,而人体上火就是消耗生机。在保火和去火之间把握一个尺度,才是高明的医师和高明的保健方式—— 去火既势在必行,又要谨慎从事。

实火与虚火

上火不能一概而论,要分虚和实。

实火,也就是身体壮实人的上火。一般是阴还处于正常水平,但阳超过了,人就火大了,用牛黄解毒丸、黄连清胃丸之类的去火药清热就行了。而虚人的上火,是阴低于正常水平,把并不壮实的阳显了出来,是相对地多了,不是真的火大,而是阴虚。对这种虚火,一般需要吃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把虚下去的阴补上来,好与正常的阳对应,使阴阳找补平衡。

同是上火,虚实不同,一个需要泄,一个需要补。凡是疾病早期,身体壮实,胃口大好,喜欢吃肉,面色赤红,大便干燥,口臭口苦,同时不会轻易就感到虚弱、无力的,这一般是实火,凡是疾病后期,身体消瘦,食欲不振,面色特别唇色是嫩红的,男性嘴唇也会像女人一样娇艳,而且总感到腰腿酸软无力,心思也较重,容易失眠,也容易为物所感,整个人处于一种消耗状态中时,他们如果上火,一般就是虚火了。

中医讲“七情化火”,“七情”就是七种异常的情绪:喜、怒、忧、 思、 悲、 恐、惊。任何一种情绪没得到宣泄都会积蓄,化为火,这种火是典型的虚火,会暗耗掉身体的元阴、肾阴,乃至危及生命。

导致阴虚上火的,肯定有身体因素,比如疾病消耗、治疗错误或饮食失当,更重要的就是情志不舒畅。现代人欲望重重,情绪问题常常超过了身体问题,往往由心神动导致肝肾之精耗散,造成阴虚比阳虚更常见。

口渴、便秘未必是上火

中医里说的上火和自然界的火有共同点,都是燃烧,都要烧掉水分,所以上火时人会因为缺水而口干。有一种口渴的人属于阴虚有火的体质,喝水是想自救,但因为体内有火有热,喝进去的水很快就被蒸出去了,所以总喝水总觉得渴。

如果这个人比较瘦,喜欢喝水,而且还爱吃,胃口特大,且大便干燥,那么除了要养阴,还应该化验一下血糖。这种阴虚有火很可能是糖尿病的先兆,糖尿病在中医里被称为“消渴”、“ 消证” 。 现在糖尿病发病已经明显年轻化,30岁的人就可能得这种病,特别是父母就有糖尿病的,就更要提高警惕了。糖尿病就是由胃火盛导致胃阴虚乃至肾阴虚的。

还有一种口渴,嘴唇也会经常干,特点是渴但又不想喝水,或者喝水之后感觉水就汪在肚子里,停在那儿,又排不下去,同时还会大便费劲。这种情况既不是上火,也不是阴虚,而是气虚。往往是由于元气太弱,不能使营养物质输送上去导致的,如果用中医辨证的话,大多属于“阳不化气”。因为阳气虚,水虽然喝进去了但不能布散,蒸化,很快就全尿出去了,严重的会“饮一溲二”,出的比进的多,“有降无升”,因此会不断地口渴。

这时候就不能去火,而要吃补药了,把人体火力增强了,才能使水为身体所用,比如补中益气丸之类的就比较合适,帮助把清气升上去,使浊气降下去。

上火是白细胞的“集结号”

身体虚弱的人,如果皮肤有了疮,感染了(比如原来有糖尿病,皮肤感染了),一味给他用清热解毒的消炎药,效果肯定不好。身体壮的人感染,伤口会红肿、热痛,那是发炎,也是上火的标志。但体质很虚的人伤口是凉的,不红不肿,反而可能是干瘪、灰白的。因为发炎的红肿、热痛是白细胞聚集在伤口,准备一致对外。特虚的人,身体没有好的应激能力,白细胞没有能力聚集了。

脓是什么?脓就是大批为了抗击病毒细菌而战的白细胞的遗体。体虚的人伤口溃烂,脓很少,而且清稀,久不收口,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白细胞派到战场上去,还是火力不足导致的。常人吃了会上火的黄芪这时候就会被用到,用它是为了托举内陷的阳气,提高白细胞的数量和战斗力,把邪气顶出去。黄芪是甘温的,和杀死白细胞的去火药的苦寒正好相反,能“ 托毒外出” ,升高白细胞。

只补血不补火,人还会血虚

唐容川《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运血者,即是气。”血要靠气的推动才能正常运行。中医治疗血虚从不会单开补血药,不会只让病人吃阿胶、红枣、桂圆,也绝不相信单纯补铁就能解决血虚。

单纯的补血药物和食物能使你不贫血,使你的血细胞达标、结构正常,但不能改变你的血虚状况,尽管指标正常,可就是没精神,没力气,因为你功能不行,类似有米无炊或米多火小,饭是熟不了的。

所以,即便不贫血,只要血虚,缺乏火力,仍在须补血之列。而且,补血一定要在补血药如阿胶生地、桂圆之外加上黄芪、党参之类的补气药,这个方子才能动起来,才能使血细胞背负氧气的能力增加。中医讲究“气为血之帅”,就是说血需要有气的统率、推动才能运行周身,才能发挥作用。

中医有个著名的补血方剂名为“当归补血汤”,其中只有两味药,一味是当归(这是妇科“圣药”,补肝血作用极佳),一味就是补气的黄芪。有意思的是,虽然号称补血汤,但补气药黄芪的剂量却要5倍于补血药当归,这充分说明通过补气才能最终生血。

君火与贼火

正常的人体之火是元阳,是“君火”。君子之火,有贵族气,守规矩,有度,只发挥生理效应,适可而止,不会为非作歹。和它相对的,中医称之为“元气之贼”,就是“相火”,是一种贼火。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里称:“相火之气,经以火言之,盖表其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者也。故曰:“相火,元气之贼。”是贼自然是来偷窃,偷窃什么?就是消耗正常的元气,或者说是干扰人正常火力的行使能力。这时候去火是为了对付这些不守规矩的“贼火”,“贼火”一般会导致肝肾阴虚。

肝阴虚、肾阴虚的时候,肝和肾的“阳”显得高出来一块,就会跑出来,跑出来的“阳”就是“相火”,是一种虚火,会继续消耗阳气,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肝的“相火妄动”时,人就会出现眩晕头痛,视物不明,耳鸣耳聋。

肾的“相火妄动”时就会出现性欲亢进、月经提前、手脚心热、失眠等问题。要用归肝肾经的苦寒药物降火,否则那种亢奋的虚火就要耗竭身体,最后进入性冷淡、性无能状态。

为了防止性能量被耗竭,这个时候中医会用黄柏知母之类的苦寒药清泻浮越的“相火”,抑制一下病人的虚性亢奋。在地黄丸系列的中成药里有个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黄柏知母,是地黄丸系列里清虚火力量最大的,最能去虚火。
本页访问量:7292 | 最后更新时间:2009-09-04 15: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