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千中医
力挺中医 岐黄之声


陕西省咸阳市培育养生产业 打造养生文化名城

张毅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中华中医药协会等共同主办的中华养生节今天上午在陕西省咸阳市开幕。这标志着曾经以中医保健资源享誉全国的咸阳市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产业结构,打造养生产业战略的正式启动。

咸阳市是拥有2350多年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继2004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和“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等荣誉后,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城市品牌形象的战略成为咸阳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又一重要举措。养生产业正是咸阳市整合当地中医保健、中医制药、人文旅游、中国地热城以及足疗药疗等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和集聚性优势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的着力点。

整合养生资源:千年帝都资源蕴藏丰富

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的咸阳,东连陕西省会西安,西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杨凌,全市辖1市2区10县。近年来,咸阳市着力挖掘传统养生文化,整合养生资源,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科学研究,依托传统中医保健资源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养生、康复、保健特色项目,尤其是“五神”(神针、神脉、神袋、神药、神刀)和“六疗”(水疗、足疗、医疗、药疗、食疗、疗)资源,成为中华养生文化最具特色的资源优势。

“躺在温泉上的城市”,这是对咸阳丰富地热资源的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咸阳南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下热水储量2500亿立方米,分布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内储量373亿立方米,是第一个中国地热城和国家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咸阳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37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折合标煤相当于19.1亿吨,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丰富资源,在西部乃至全国都少有。咸阳地热水更是富含氡、硫、锂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温度高、压力高、出水量高、品质高四高特点。近年来,咸阳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催生了一批养生休闲项目,目前,温泉文化已成为咸阳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之外的又一特色文化。

“九州膏腴,关中粮仓”。在养生资源上,咸阳除了地热、水疗以外,还有食疗,也就是最具关中地区和北方特色的咸阳饮食文化。咸阳气候因地形特征,南部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北部高原沟壑区,气候稍寒,冬春略长,极易农作物和果树生长,农业资源除了小麦以外,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

咸阳北部渭北黄土高原,是中国农科院果树专家权威论证的全国唯一符合苹果7项气象指标的优生区,独具优生条件的咸阳苹果以其个儿大、色艳、汁浓、肉脆、香甜、耐贮藏,绿色无公害而誉满神州,全市现有水果总面积380万亩,年水果总产400万吨,其中苹果310万亩,产量330万吨,水果产量占全省的33.5%;苹果产量占全省的42%,占全国的10%。全市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果品基地有180万亩;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5.23万亩;通过欧盟认证的有机苹果基地3200亩,咸阳辖区的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七个县被国家农业部列入优质苹果产业带、国家级苹果基地县。泾阳、三原两县被列为时令水果基地县,咸阳开发生产的SOD苹果、富硒苹果、牛奶苹果、有机苹果、绿色苹果,先后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160多项。同样,咸阳蔬菜到2005年底,面积和产量就已经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基地+精细+无公害是其发展的秘诀,咸阳利用现代科技力量大力发展日光温控大棚,仅“十五”期间,全市推广20多项高新技术,新建各类大棚3.6万亩,新增设施栽培面积20万亩,今年上半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75.8万亩,总产143.2万吨。

自古咸阳名医荟萃,有许多宫廷保健秘方和民间偏方,历经长期实践,疗效神奇,并先后成长起“神刀”、“神针”、“神脉”“神袋”以及“肿瘤克星”等医术非常高超的医生,每年都吸引一大批日、韩患者和海外游客前来寻医问药。并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医医史博物馆、西北最大的中医药标本室和一大批研究中医药文化的专家学者和科研院校,而利用传统中医药发展起来的医药事业,已成为咸阳最宝贵的一个资源,不仅为百姓解除病痛,同时也成为咸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食疗、医疗、药疗、水疗、疗、足疗等各种养生资源更是一枝独秀,形成了独具咸阳特色的养生资源优势。

培育养生产业:“五神”“六疗”彰显神奇魅力

近年来,咸阳市着力整理挖掘传统养生文化,整合养生资源,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科学研究,依托传统中医保健资源和丰富地热资源,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养生、康复、保健特色项目,尤其是“五神”和“六疗”等各种养生资源,成为中华养生文化最具特色的产业资源优势。

养生产业在咸阳的发展,保健品行业无疑开了先河。当年505神功元气袋风靡全国,成为全国保健品行业的重要纳税大户,也使咸阳成为中国保健企业的重要发源地。伴随着保健品产业的兴起,医药、药浴、足疗按摩等养生产业渐渐兴起,且独具特色,初具规模,全市获得国家GMP认证医药企业36家,医药流通企业42家,医疗器械企业24家,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市中,咸阳排在前四位。医药企业中有名的产品如步长脑心通,是目前中国心脑血管病的第一号用药,其产值超过5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3位,每年向国家缴纳税款将近5个亿。

根植于深厚的养生文化基础之上,药浴、足疗成为咸阳独具特色的养生产业,咸阳因此被称为足疗城,也成为全国重要的足疗技工培训基地,目前,咸阳足浴已经发展到系列化、产业化,并把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医药配方用于其中,与针灸、按摩、推拿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作为中国官始祖,丝绸之路的茯起源于咸阳,近年来,在疗方面,咸阳办起了厂,恢复传统工艺,让咸阳茯再现当年辉煌。

经过发展,咸阳推出的“六疗”,把中国传统医学,尤其是中医理论和咸阳特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了产业聚合效应,其中,温泉水疗就是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发展的新兴产业。咸阳地热资源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盛唐时期,在杨贵妃香消玉殒的马嵬驿,就有天然温泉自流涌出,咸阳市区因温泉而取名的遗存就有多处。1992年底,第一口地热井在兴平开凿成功,随着深藏于地下数千万年的地热水滚滚涌出,时至今日,全市已成功开凿地热井24眼,借助地热发展的温泉水疗更是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并建成了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是规模、设备、功能最大最齐全的地热城。

目前,随着“六疗”等独具特色的康复保健、休闲养生产业项目的开发,仅足疗一项,咸阳就发展企业400多家,带动6000余人就业,加上武术、气功和中医保健服务,为形成一定规模的“中华养生之都”奠定了基础。今年上半年,在一些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长缓慢的同时,与养生相关的咸阳医疗保健业产值却增长了42%,这一速度是同期全国第二、第三产业增速的五到六倍,中医养生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在咸阳得到了印证。
本页访问量:7286 | 最后更新时间:2009-09-15 15: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