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千中医
力挺中医


中医药不是只能观赏的文物

毛嘉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医药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必须体现出生产力所应有的经济价值。我们一般都是从医学临床疗效和文化方面认识中医药的价值,但很少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评价中医药的价值。据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的总收入已达681亿元,中药产业的年总产值为1390多亿元。

中医药已传播到全世界160多个国家,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卫生经济作用。我国政府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了含有中医药条款的卫生合作协议,另外还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达到16个。这表明了中医药的经济触角已延伸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医疗市场。

由于中医药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一般都低于西医药几倍至数十倍,患者在接受了中医药治疗后,每年至少还可为国家和广大患者节约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医疗支出,可称得上是一个节约型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资源。

据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的卫生支出为1.3亿美元,占美国的GDP的13%,全球卫生支出的43%,而我国的GDP为1.35亿美元。美国只有两亿多人,我国是13亿人,如果照搬美国这种“高消费”的西医医疗保健体系来运行,我国至少要将每年的GDP增加五、六倍后而且还要全部用于卫生支出才能够满足,这显然就是现在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宣传赤脚医生在农村应用中医药时,对中医药做出了一个影响很广的评价:“简、便、廉、验”。但这四点中的“简”和“廉”的提法,可以说是害了中医药。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师必须运用许多综合知识和技术,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所以并不“简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中医药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医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普遍过低,因此,只有从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才能使中医院立足于中医医疗服务,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式地还要靠一些西医项目去赚钱。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我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能忽略客观存在着的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国家的政策管理体制、服务价格体系、资本运行等必须因素,才有可能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来做出对中医药发展有利的一系列调整,以促进中医药的高速腾飞。

“从文化入手发展中医药”可以在学术理论层面,突破认知和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推动科学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创造出适宜于中医药发展的文化氛围,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更科学的中医药政策法规,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仅仅认识到“从文化入手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性,这还远远不够,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医药必须体现出“生产力的价值”,而且中医药还是一个产业,就不能忽略市场经济因素对其产生的决定性影响,所以还必须“从经济入手发展中医药”。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医是建立在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上的一个产业,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暴利,尤其是现在它打着高科技医药产品的旗帜,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上更是采取了高定价、高利润。所以,政府就必然会给予很大的政策倾斜,社会资本也会争先恐后地大量投入。

中医既不需要大型设备的投入就可运转,所使用的药材又都是一些附加值不高的天然农产品,加之现行中医医疗服务的定价明显偏低,所以中医产业没有西医那种“高价”和“暴利”,当然就很难得到决策层和经济利益体系的亲睐。

发展中医药,虽然不鼓励追求高价、暴利,但也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标准。做一个并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在我国现行医疗服务定价体系中,西医是“高血压”,应当给它“降压”;中医是“低血压”,应当给它“升压”。

只有将西医的暴利降下来,才能切实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只有将中医的价值从经济收益上体现出来,中医药产业才可能真正地兴旺起来。
本页访问量:7273 | 最后更新时间:2009-09-14 14: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