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1869~1936年),名炳麟,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医学家,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医学等,著述甚丰。
章太炎早年受到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
他在1926年所写《论五脏附五行无定说》中指出:“五行之说,昔人或以为符号,久之妄言生克,遂若人之五脏,无不相孳乳,亦无不相贼害者。晚世庸医藉为口诀,则实验可以尽废,此必当改革者也。”接着,他又在《中国医药问题序》中进一步说:“自《素问》、《难经》以五行内统五脏,外贯百病,其说多附会。”其意就是说五行是一种牵强附会的“妄言”,应当通过实验进行检验后予以废掉。他在给上海国医学院院刊提名并拟定声明时就指出:“本刊内容一洗阴阳五行之说,欲以科学解释中医”。他的主张和思想,影响了当时不少医家,如陆渊雷、恽铁樵等。他还说:“近世多信远西医术,以汉医为诬,如其征效,则汉医反胜,然而寻责病因,辞穷即以五行为解,斯诚诬说,仲景所不道也”。
章太炎曾拜俞樾为师学习经史,其思想虽然没有师承老师废医的观点,但他提出的废弃五行学说的观点,却沿袭了其师父俞樾惯用荒唐逻辑得结论的功夫。他认为仲景不重视五行,其实,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就明确提到:“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张仲景在“序”中说的这番话,实际上就是伤寒论学术的重要指导思想,并不是章太炎所说的“仲景所不道也”。
五行是古代中国智者用来认识物质世界构成和运动关系的一个哲学概念。因此,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既代表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也代表着物质运动的几类基本运动形式。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用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认识虽然简约,但并非完全没有实践检验的依据,比如在临床上根据“木克土”五行理论,通过疏肝理气治疗因肝气不疏引起的脾胃病变,是能够收到很好疗效的。章太炎作为一位精通中医的国学大师,为什么要以张仲景的名义提出废除五行呢?
这也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与章太炎的学术喜好有关。因为他特别推崇张仲景:“它书或有废兴,《伤寒论》者,无时焉可废者也”,并认为“精而不迂,其惟长沙太守”,而且,在众多医家中“不拘五行生克之论者,盖独仲景一人耳。”他认为,张仲景的名气很大,又位尊“医圣”宝座,既然仲景不以五行为宗都能治病,还能成为临床大师,以此也就推论出五行并不重要,可以废也。但他不可能没有读过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也不可能不知道五行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石之一,在如此情况下还提出这种观点,实在让人费解,可见其治学方式部分继承了其师俞樾的做学问方式。二是与他想改进中医有关。他发现了中医的一些不足,尤其是在受到西方文化洗礼后,很想改进中医。要想改进中医应该从何下手呢?当然应当首先抓住理论根源来攻击效果才最好,于是就向五行开火了。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文人在西学的高压下,面对祖先的学问所表现出来的是多么的“无奈”。
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M·波克特教授认为:“一定的方法学和技术,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合的常规标准。中国的科学,特别是中医学,采用阴阳和五行作为常规标准,来达到定性标准的单义性。中国科学家反对使用阴阳五行作常规标准,正好像西方科学家禁止使用米制来表达定量陈述的单义性一样荒谬”。一位外国学者都能这样深刻地了解中医药、理解中医药,而我们的国学大师却如此的“谦卑”和“自卑”,真让人难以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