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千中医
杏林趣话


明哲保身—拘形为象

徐小周

禅宗有个著名的故事叫做佛头着粪,典故出自《景德传灯录·卷七》如会禅师(744~823)章。故事说崔相国前往湖南东寺,见鸟雀于佛像头顶上拉屎,便问如会说:“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如会答道:“有。”崔相国又问:“既然有佛性,那么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如会回答说:“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崔相国犯的就是拘形为象的错误。石刻、泥塑、木雕的形,加上油漆、彩绘、贴金的像,在信佛、敬佛、礼佛的人眼里,会生成庄严、肃穆、敬畏的象;而在不信佛的人和鸟兽眼里,它就不过是泥胎木偶,不会产生任何敬畏的感觉。所以有人就会毁佛拆庙,鸟雀就会在佛头上拉屎。而鹞子能让鸟儿产生敬畏的感觉的(象),所以鸟儿断然不会去在鹞子头上拉屎。

准确地说,形和像是客观存在,象是主观感觉。像与象中间存在着一个人,正是由于人的不同,导致了像与象出现了差异。像象不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忽视和否定人的智力、慧根、知识、经验、素质、素养的不同。

《咬文嚼字》编辑部总结去年国人常见的汉语语法错误,排在首位的就是“像、象”不分。简单地说这只是个认字、识字、用字技术层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哲学素养逐渐下降、缺失的结果。

红色、绿色是像,而在正常人和色盲的人心中成象是不同的的,色盲的人看不出分别,都是灰色。面对同样的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还有水,悲观的人感叹少了水。面对同样的秋天,大多数文人骚客都感觉悲凉,柳永有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独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唱出了新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而毛泽东则看出了秋天比春天还红火热闹的气势:“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原因就在于人的气质、心境不同。

形与像是相对静止的、凝固的,局部反映了客观真象,只有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静止想象其运动变化规律、通过局部把握全局。才能使心中的象更接近自然真象。但是很多人就把看到的形和像,等同于真象,就会犯孤立、片面、静止看待、解决问题的错误。

拘形为象,以像为象的例子很多。西医诊断用的X光片、CT片、血像统计、病理切片都是客观的像,但是这并不能等同于病人的真象。同样的片子,不同的大夫观读以后,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诊断结论。同样的片子,同一个大夫,十年前的解读和10年后的解读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感观的延伸,代替不了人的思辩,提高医生的素质,才是更接近真象,提高诊疗水平。

对尸体的解剖,看到的只是静止不动局部的形;影像学诊断,看到的只是局部静止的的像,以此为象去诊治病人,就会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错误。中医能够全面动态地观察问题,所以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先见之明。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

所谓象由心生,就是通过自身的修行,开启智慧,进一步提高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能够见微知著、由表及里、举一反三的目的。这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可以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学”,比如天象、气象、星象学,中医的脉象、舌象、藏象学。

去年年底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报道了一位传奇的破案高手董艳珍,她自小继承祖传的足迹追踪技术,16岁开始协警破案,在内蒙古还是吉林,她直接或间接地破获各类大小刑事案件千余起,被誉为民间“女神探”。她能够根据人的脚印(像),判断出人的身高、体重、步态,并在过往人群中找出嫌疑人。最有意思的是在一次指认犯罪嫌疑人的时候,明确告诉对方:“你的左脚小拇指少一节骨。”警察当时真要扒他的鞋的时候,犯罪嫌疑人就说:“你可别扒了,是我干的。”说完了,坐地大哭。还对董艳珍说:“从来没人知道我有残疾。你等着,到时候我要说不上媳妇,你看我咋找你算账。”

普通人包括很多警察,看到脚印这个像,是不会找到真象,抓住犯罪嫌疑人的。所以提高破案率的方法,一是利用运用高科技手段,去满世界安装摄像头,全天监控,掌握更真切的像。另外的方法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警察学会董艳珍跟踪技术,面对简单的像,心生复杂、具体的象。

很多人讥讽中医诊断技术落后,几千年来还靠三个指头号脉,他们忘了运用最简单技术达成目的往往是高素质的人。很多立志振兴中医,致力于运用高科技手段去制造脉象仪,想把中医量化、客观化、标准化,其实他们用错了字,脉像不是脉象,离开了人的判断思考,再形象具体的仪器图像也无法反应人的气血阴阳虚实寒热的变化,这样发展中医,无异于南辕北辙。

学习和研究中医的人经常会把中医的藏象学等同于西医的解剖学,把中医六藏六腑的象学概念理解成解剖学的脏器。有人还借此讥笑、污蔑中医不科学。粗鄙不知精微,浅薄不知深厚,拘形为象者很难理解象由心生。不提高人的素质,别说发展中医,继承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别说继承中医,学习和交流都成问题。

临床上抑郁症的患者,其家境生活往往是富足优裕的,而患者本人却总是高兴不起来,甚至自觉生不如死,自寻短见。治疗这样的患者,改变外部条件是无济于事的,唯一的途径就是运用中医理论,调理患者的心气、心血、心神,开散郁结,通畅气血,宁心安神。只有如此,患者才会产生不假于外物的幸福、满足和愉悦的感觉。
本页访问量:7302 | 最后更新时间:2009-11-01 1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