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千中医
力挺中医


中医为何没被灭亡?

郑伟达

中医,作为中国的国粹,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但殊不知他曾经历了三次灭亡之灾。第一次,1912年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将“中医药”教育学科给去掉,而是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第二次,1925年,中国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此事报请教育部批准时,以余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上书教育部,坚决抵制。教育部以此为借口,断然拒绝了中医进入大学学系的要求。因此,中西医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从而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中医存废之争。第三次,建国初期,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又一次拉开中西医论争的帷幕。1950年,余云岫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名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草案将“废止”变成“改造”,提出将中医改造成西医。50年代初,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但五千年的文化不可能因为一部分人的错误观点而改变,事实证明中医不可取替,在政府和毛泽东主席的大力支持下,最终中医再次被认可。

从古到今,中医人一路走来,经历了历史沧桑,经历了存废争议,在遭遇国人误解,受到政府不公正对待的情况下,广大中医师、中医学者一只在努力,使中医不但在国内顽强的生存,还引起西方国家的重视,得到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青睐。那么,中医经理了百年存废三次争议,为何没被灭亡呢?——因为中医的确有效,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与青睐;因为现代医学也不能解决疾病给人们带来的所有问题。

时至今日,因为中医在治疗许多疑难病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人民的肯定,中医的地位也在逐渐的提高。2009年10月24日,由农工党中央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承办的“首届中华名中医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中国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中医专家张大宁教授、卫生部原副部长朱庆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国医大师陆广莘、唐由之、上海东方肝胆医院肝脏移植科主任医师杨甲梅,以及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这次盛会。本次论坛聚集了全国各大中医院的名医以及民间名医,可谓是中医界的顶级论坛。从这次论坛上,我看见了中医的希望,我相信中医的盛世即将到来。

在“中华名中医论坛学术交流会”上,从全国各地精选的30位名医进行学术演讲。听了这30位名医的演讲,我最深的感触——中医太伟大了。因为中华名中医论坛包罗了治疗各种疾病的名医,他们均有着独到的治疗方法。假设,将这些医术广为传承,那么中医的辉煌将指日可待。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西医,西医的优势中医不可替代。西医在微观方面的发展是很迅速的,但是西医忽略了人体是一个整体的事实,所以西医学的发展往往是病理说得很清楚,技术用得很先进,通过检查手段能够准确的指出你发生病变的组织和引起病变的原因,但是说到治疗,就不如中医了。西医治病惯用三素(抗生素、维生素、激素),但是滥用抗生素的结果是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刚发明青霉素时只用几个单位,现在要用到几十万、几百万个单位。这样用药下去对人类的繁衍都是后患无穷。在我多年的治疗生涯中,看到的因为忍受不了放化疗所带来副作用而寻求中医帮助的患者就不计其数,很明显西药的副作用已经成为现在民众重视的大问题。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整体调理人体机能,毒副作用小,安全且治本。重要的是,现如今中医正运用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治疗理念,在众多西医无药可用的疾病上发挥出巨大的疗效,更在养生、食疗、保健上受到大众的欢迎。

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问题,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医学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只要能给人类谋幸福的,我们就该大利倡导,不存在偏见,尤其是对待为人们健康不断做出贡献的我们的国粹“中医”。所以,中医不可废除,中医与西医更应该协同发展。
本页访问量:7462 | 最后更新时间:2009-11-07 12: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