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千中医
力挺中医


浅谈中医药发展思路

郑伟达

目前,中医药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但也有诸多急需改进的问题。现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个人的想法,供诸位同仁参阅。

中医药目前存在“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严重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过不了一、二代,中医就会有灭顶之灾培养中医药人才,传统是靠两条路:(一)跟师学艺;(二)自学成才。古代没有中医院校,现在只允许院校培养,才能有资格行医;跟师与自学的,政府不准评定职称,不准报考职业中医师。因此,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但现在中医院校培养的中医人才,60%贯穿的是西医教材,成了中不中,西不西,对中医根本没有很深的感情,没有很深的理解,没有自信,也谈不上自立,连自己或家里的人有病也不敢用中医药治疗,何况治别人的疾病。中医的精髓是“整体治疗,辨证论治”,不能只看脏器不看人。因此,中医治病,要根据中医的独特理论与规律,不能用西医的那套洋东西,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中医现代化问题,我认为中医药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与规律去发展,中医药应分成三个部分:(一)中医辨证论治;(二)方剂,主要是组方,要顾及君、臣、佐、使与七情;(三)中药,根据性味与归经、功能使用。现代中医药提倡单纯提取,我认为中医药应该是复方为好,因为用君、臣、佐、使组成,才能发挥中医药的最好疗效。因此研制、开发中医药不能按照西方那一套。

中国不能与西方国家比,更不能与美国、加拿大等先进的国家去比。中国有13亿人口,有9亿人在农村,有的连温饱都没有解决,现在他们吃不起洋药,如果我们用中医中药来防治疾病,保护他们的健康,能大大节省资金.又能发挥本国的资源药材作用。现在我国进口的西药每年有195亿美元,而出口才6亿美元,得不偿失。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奔小康;“奔小康,先健康”,要积极控制“因病返贫”的局面,就要积极地发展中医药,大力地创办民营医院。

发展中医药,自身要努力学习。自律、自强、自立、自学,提高自己的治疗水平。重信誉、讲疗效,大医精诚,以民为本,把社会效益排在第一位,把经济效益排在第二位,只有社会效益才能有经济效益。建议国务院把卫生部、国家中医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三个部门建设成为互相监督,又互相促进的部门,卫生部主管西医西药,国家中医管理局主管中医中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市场的中西药药品监督管理监督管理者不能直接研究、生产,因为:(一)不懂业务方面;(二)监督者去研制与生产,等于没有监督。

医院搞制剂,花了3百万~4百万的资金是浪费资源,重复建设。因为中国大,几千家药厂是吃不饱的,药厂可以生产合格的中成药,为何不能生产制剂药?如果制剂搞委托加工,既节省资金,又能利用资源开发,能使医院节省几百万资金,又能让药厂吃饱,何乐而不为呢?

制剂问题目前搞得太复杂了。制剂大多数是名老中医的几十年的经验方,是通过几百例的药剂使用有效果的方子,人都试了有效的,为何再叫老鼠点头,画蛇添足。制剂的使用,应该可以调拨使用。比如,北京卫生局批准给东城某一个医院的,到了海淀区就不能使用了,就变成假药了。都是北京地区的同一个部门批准,难道到了另一个区,就没有疗效了?变味了?真不可思议。

以上诸多问题,是中医药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限制中医药发展的最大阻力,假如这些问题没有根本的解决,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甚至像恐龙那样很快就会灭亡。为了拯救中医药这块东方瑰宝,恳请有关领导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中医药发展的基本规律,集思广益,使中医药这块瑰宝重新发出耀眼的光芒。
本页访问量:7287 | 最后更新时间:2009-11-07 12: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