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了养生的两个小贴士,一是早睡觉,一是不吃或者少吃早吃晚饭。这样一来养生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剩下来的就是几个简单的要领。首先就是“有度”。现在人们有很多资料可以分析啊,于是人们就琢磨起来,那些长寿的人都有什么诀窍呢?于是他们就去采访那些长寿老人,却发现很多公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在这些老人身上体现,比如抽烟,比如摄入高脂肪食物,比如饮酒,比如不爱运动等等,可这些老人都能活到一百多岁,这可真难怪黄帝当年问岐伯“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黄帝那时候信息比较闭塞啊,只听说远古的人寿命长,所以问是不是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人都不行了?现在我们信息发达了,知道很多人,就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也能长寿,我们不禁也有同样的疑问“是不是人天生就是不一样?是不是我就不行?”
其实长寿没有一个严格的规程表,正如同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很鲁棒的结构一样,所谓鲁棒,就是robust,就是很结实,很耐用,东北话叫做很抗造,一般来说,你做的不太过分,身体都能接受,能自己调节,所以“度”就显得很重要了。不管做什么事情,你都要把握一个度,烟可不可以抽,当然没问题,但是上瘾就是过度了;酒能不能喝?喝到酩酊大醉有意思吗?难道只能在醉里生?梦里死?肥肉能不能吃?只要你不是顿顿吃,天天吃,只要你没有感觉到大腹便便,你吃两块红烧肉有什么要紧?问题是,大部分人都很难克制自己的欲望,要知道“饭后一根烟,胜过活神仙”,很多人为了追求那种飘飘欲仙,就忘记了“度”,岂不知神仙都是清心寡欲的;要知道“酒逢知己千杯少”,很多人为了追求那种意气风发,就忘记了“度”,岂不知真正的朋友之交都是淡如水的;而面对满桌的珍馐美食,更是很难让人控制住大快朵颐的念头。人们往往在考虑生死的时候过分理性,而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又过分感性,真的是完全放任自己按照肉体的指导行事,岂不知人类这千百年的积累,已经发明出无数诱惑人类感官的物件,哪一件都能诱你背离养生的康庄大道,老子说的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面对这些人类自己创造的诱惑,想要“有度”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度”这个原则把握好了,第二个要领就是“有常”。《黄帝内经》的原话是这么说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所谓有常,就是有规律的意思,为什么要有规律呢?还得从人体这个精巧的系统说起。
人体是这世界上最精妙的体系之一,其实很多动物的机体都是巧夺天工的,但是人因为其大脑的复杂性而可以称作是最精妙的体系。就生理功能来说,人体一个主要的机制就是反馈机制,即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灵敏的微调——气温高了,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就会让机体少释放一点儿能量,使体温不至于跟着气温一路升高;吃过饭了,胰岛素就会多分泌出来一些,使得血糖不至于高到气管无法承受;由于种种原因血压升高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就会通过一系列的调控反应扩张血管、利尿等等,把血压降下来……总之,人体可以完美地对抗外界环境的“不太剧烈的”变化。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可以体会到日头东升西落,季节寒来暑往,每一刻都是崭新的——但有一定的规律性,而我们人类的机体由于遗传的原因,几十万年来已经适应了这一规律,可以说,人体就是根据自然界的活动而成长的,天人合一并不是一句玄学的说辞,而是进化论的观点。
这里插一句,很多反对中医的人总认为中医没办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且无法证实,没法从源头一步步推理出来,如果这样的话,进化论其实也无法适合他们的“科学”标准。事实上,在西方学界,也有人认为进化论并非真正的科学。其实科学与非科学并不重要,科学只是一个中义词而已,并不是真理的同义词。
插播结束。刚才说到人实际上就是很多年以来自然界培育出来的,已经适应了自然界的这么多规律,因此,我们只能按部就班地活着,而不要试图以一己之力对抗千万年的进化。“有常”就是说要顺应这个规律,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身体的反馈机制刚刚形成,你又变了主意,这三天早睡早起作的不错,周末又去夜店玩到一两点钟,这不叫“有常”,而是“妄行”了。
“有常”还有一个意义就是不单单在一日节律中要有常,在一年的节律中,甚至在一生的节律中都要有常。一年的节律就是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一生的规律就是要什么年纪作什么年纪的事,这些内容讲起来可就多了,古人们多年总结,什么季节吃什么、做什么、甚至什么时候能做爱,都有很多的讲究,要一条条学起来不但繁琐,而且会感觉了无生趣,养生就是这个样子,无欲则刚,若你已经动了心,即便你强按照那些条条框框去做,也还是徒劳,所以养生必须先养心,心和身谁是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