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千中医
力挺中医


用药要注意辨证论治

焦树德

祖国医学几千年来逐步形成了“辨证论治”的医疗体系。它的内容,包括理、法、方、药。临床用“药”要组织处方,组织处方要符合治疗“法”则的要求,治疗法则的确立,有赖于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所以理、法、方、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正确地运用辨证论治,应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临床用药方面,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举例来说,同是热性药,附子的热与干姜的热不同;同是寒性药,石膏的寒与黄连的寒不同;同是发散药,桂枝的发散与麻黄的发散不同;同是滋阴药,麦冬的滋阴与地黄的滋阴不同;同是补肾药,熟地补肾阴,肉桂补肾阳;同是一味柴胡,在甲方中是取它的发散、和解作用,在乙方中则利用它的升提作用。再如同是一味大黄,在不同的药方中,又可利用对它的配伍或炮制以及用量大小的变化而改变其治疗作用,等等。我们必须学习和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理论,以帮助提高医疗效果。近些年来,有些用动物做实验的报导,也能说明这一点。例如:用滋阴潜阳药对动物神经原性高血压有良效,但如将滋阴药、潜阳药分开试验,则降压效果均差。用桂附八味汤则完全无效。对肾性高血压,则桂附八味汤效果良好。单用滋阴的六味地黄汤也很好,而单用肉桂附子则基本无效。

再如用四物汤与八珍汤做动物实验,证明二方对急性贫血状态下的动物,有促进其红细胞增生的作用,而八珍汤的效果尤其显著。说明了“气血双补”、“阳生阴长”的合理性。

还有人用补中益气汤做实验,证明对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收缩作用,并能调整小肠蠕动及肠肌张力恢复的作用,对营养机能是有直接影响的。关于这些机能的亢奋作用和促进营养吸收的影响,与中医理论“补中益气”是相吻合的。所以,要想避免那种不分药性寒热、不注意药量大小、配伍变化,不根据证候虚实寒热、转化传变而呆板硬套的用药方法,就应注意结合辩证论治的理论去运用中药。
本页访问量:7461 | 最后更新时间:2013-10-31 07: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