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千中医
力挺中医


药方的灵活变化

焦树德

组织药方既要有一定的原则性,但又必须有随证加减变化的灵活性。常用的药方变化方法,概括起来约有以下几种:

(1)药味增减的变化:例如四味补气汤(旧名四君子汤)是由党参(或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但如遇到脾胃虽虚但不受补的人(服本汤后胃胀、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可在此汤中加入陈皮以行气调胃,可免除上述缺点,名五味异功散,是治疗脾气虚弱常用的药方;如病人痰湿较重,舌苔白厚而腻、恶心呕逆的,则可加半夏陈皮,名六味汤(旧名六君子汤);如果还兼有中焦气滞而胃满、腹胀的,可再加木香砂仁以行气消胀和中,名香砂六味汤。再如用柴胡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时,如遇有口渴甚者,可去半夏,加天花粉;如患者体壮、新病正气不虚者,可去党参等等。

(2)药量轻重的变化:例如枳术汤(枳实八钱、白术四钱)枳实用量大于白术,主治脘腹积滞、坚满,有病块等症。枳术丸(枳实一两、白术二两)白术用量大于枳实而成为健脾和中、扶助中焦的方剂。这两个药方,因为药量轻重的不同,则作用不同,主治不同。

(3)气味化合的变化:例如小建中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采用酸甘合化(白芍饴糖)生阴,辛甘合化(桂枝甘草)生阳,并使整个药方的性味是甘缓而温为主,而成为治疗虚劳里急、腹部作痛的有效方剂。再如乌梅乌梅细辛桂枝附子、党参、黄柏干姜黄连川椒当归)利用了酸、辛、温、苦(蛔虫见酸则软,见辛则伏,见温则静,见苦则下)合用的特点,成为治疗蛔虫有效的方剂,对吐蛔虫更为有效。近些年常以此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等,每取得良好效果。再如清热泻火多用苦寒;滋阴降火则需用甘寒等等。

(4)功能配伍的变化:例如黄连吴萸左金丸。主治肝郁化热犯胃而致的吞酸嘈杂;配木香香连丸,主治湿热痢疾、里急后重;配肉桂为交泰丸,主治心肾不交而致的失眠;配半夏、瓜蒌为小陷胸汤,主治心下痞闷疼痛等。另如用芍药甘草汤做实验,发现芍药对肠管的运动有促进和兴奋作用,而甘草与此相反,而起抑制作用。可是把这两药配伍起来应用,却可以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肠管运动异常兴奋的疾病能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再据今年研究报道,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甘草升麻柴胡)进行动物实验,发现升麻柴胡两药在药方中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能增强这些药物的作用强度,尤其在肠蠕动方面。如去掉这两药,该方对肠蠕动的作用即显减弱,如单用升麻柴胡则完全没有以上各作用等等。可见功能配伍的变化,在组织药方时占有重要地位。

(5)剂型不同的变化:

综观上述诸点,可见药方的灵活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页访问量:7464 | 最后更新时间:2013-11-22 0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