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千中医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 关闭评论

[1]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一章讲的是四季养生之要。主要的思想就是要顺应各个季节的特点, 比如春天,万物生发,那人类也要跟着生发起来,古人都是留发的,平时都扎得很妥帖,只有疯疯颠颠的人才披头散发,而在春天,却要经常把头发披散开,在庭院里散步,迎合万物生发之态。
[2]夏三月,此谓藩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痎,jiē,二日一发的疟疾,英文称为tertianmalaria,《内经》里这一段表述被后人记载为“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3]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飧,sūn,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秋季养生,讲究一个“收”字,秋天不收,冬天就没东西可藏了。另外,还应该注意清肺,以应秋气容平之相。
[4]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冬季是养肾的时候,肾主闭藏,这个季节要尤其注意保存自己的阳气,一点儿也不能泄漏。所以说“若有私意”,就是要“自私”一点,不要耗散。
[5]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6]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7]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8]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9]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10]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11]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12]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13]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14]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15]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16]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17]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18]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19]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20]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21]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22]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23]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起源。在《内经》的第二章就表明这个立场,可见中医对预防保健的重视程度。
[24]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本页访问量:3926 | 本文献访问量:215200 | 2008-12-31 建立 | 2013-03-30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