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 此句统领此篇,说明本篇主要讲的是“阴阳”这一重要问题。《黄帝内经》中论述“阴阳”的篇章和段落很多,本篇只是其中之一。 |
[2] |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 这句话讲的是天人相应的道理,天地之间的九州是通天气的,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同样也通天气。 |
[3] |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 天气生五行,五行生三阴三阳之气,违背了五行和三阴三阳的原则,邪气就要伤人,所以阴阳五行是寿命的根本。 |
[4] |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 苍天之气是清净的,所以人要通天气,也要效法苍天,恬淡虚无。如此阳气才能稳固,即使有虚邪贼风,也不会得病。 |
[5] | 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 圣人,也就是懂得保养的人,将精神像一个球那样抟起来,按照天气的规律,畅通神明。 |
[6] |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 不顺应天气,则九窍闭塞,肌肉堵塞,护卫人体的卫气也没了,这就叫自伤,阳气被自己削弱。 |
[7] |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 |
[8] |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 |
[9] |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 |
[10] |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 |
[11] |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 |
[12] | 因于气,为肿。 | |
[13] |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 |
[14] |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 |
[15] | 目盲不可视,耳闭不可听,溃溃兮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 |
[16] |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 |
[17] |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 |
[18] |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 |
[19] |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 |
[20] |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 运动以后出汗又感受风寒的话,寒邪影响了卫护体表的阳气,可能产生酒糟鼻一类的病症,郁积之后就会有痤疮一类的病变。 |
[21] |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 水谷精微所化的阳气可以养神,而少阳之气的柔和又可以养筋,使人筋脉柔软。 |
[22] | 开合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