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索引 药性索引 药味索引 归经索引 拼音索引 |
茯苓 | Fuling |
Tuckahoe |
茯苓又名云苓,松苓,茯灵。 |
《药性歌括》曰: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
本品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胃、肾经。 |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主治脾虚泄泻;水肿淋病;痰饮咳喘;心悸不寐。 |
茯苓味甘淡性平。甘淡能利水渗湿,所以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停留在体内的水湿从尿道排泄,故可治水湿不化而成痰,以及小便不通等症。也常用于因水湿而引起的水肿胀满和泄泻等证。 本品有赤白二种,化痰涎常用白茯苓,利小便则用赤茯苓。水肿可用“茯苓皮”。 |
一般用量二钱到四钱。 |
在《汤头歌诀》中和茯苓相关的方剂有:五苓散、四君子汤、半夏天麻白术汤、实脾饮、萆薢分清饮、妙香散、小半夏加茯苓汤、桑螵蛸散、大橘皮汤、白茯苓丸、清气化痰丸、厚朴温中汤、治浊固本丸、参术饮、橘皮竹茹汤、清心莲子饮、金沸草散、涤痰汤、真武汤、疏凿饮子、消风散、茯菟丹、地黄饮子、清燥汤、大秦艽汤、枳实消痞丸、枳实导滞丸、回阳急救汤、清脾饮、独活寄生汤、泻白散、越鞠丸、参苓白术散、甘露饮、白术散、威喜丸、泰山磐石饮、七宝美髯丹、抱龙丸、琼玉膏、苓桂术甘汤、逍遥散、五淋散、二陈汤、八珍糕、还少丹、华盖散、肥儿丸、竹叶汤、斑龙丸、指迷茯苓丸、天王补心丹、三子养亲汤、何人饮、人参败毒散、四七汤、保和丸、藿香正气散、五皮饮、五积散、三物香薷饮、紫菀汤、小建中汤、金匮肾气丸、参苏饮、右归饮、中满分消汤、升阳益胃汤、葛花解酲汤、四物汤、金水六君煎、人参养营汤、平胃散、妊娠六合汤、肾着汤、黄芪鳖甲散、养心汤,共计77个。 |
如果您想给本网站捐款请使用支付宝扫描下方左侧二维码或使用微信扫描下方右侧二维码: |
![]() ![]() |
本页面2008年12月31日建立,2016年6月18日更新,共被访问248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