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火之剂
黄连解毒汤 (三焦实热) 孙思邈 附子泻心汤 (伤寒痞满) 张仲景 半夏泻心汤 (误下虚痞) 张仲景 白虎汤 (肺胃实热) 张仲景 竹叶石膏汤 (肺胃虚热) 张仲景 升阳散火汤 (火郁) 李东垣 凉膈散 (膈上实热) 局方 清心莲子饮 (心火淋渴) 局方 甘露饮 (胃中湿热) 局方 清胃散 (胃火牙痛) 李东垣 泻黄散 (胃热口疮) 钱乙泻黄散 (脾胃郁火) 泻白散 (肺火) 钱乙 泻青散 (肝火) 钱乙 龙胆泻肝汤 (肝经湿热) 局方 当归龙荟丸 (肝火) 刘河间 左金丸 (肝火) 朱丹溪 导赤散 (心小肠火) 钱乙 清骨散 (骨蒸劳热) 普济消毒饮 (大头天行) 李东垣 清震汤 (雷头风) 刘河间 桔梗汤 (肺痈,咳吐脓血) 严用和 清咽太平丸 (肺火咯血) 消斑青黛饮 (胃热发斑) 陶节庵 辛夷散 (肺热鼻瘜) 严用和 苍耳散 (风热鼻渊) 陈无择 妙香散 (惊悸梦遗) 王荆公 凡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方剂,都叫做泻火之剂;也可以叫做清热之剂。
客邪在表的发热,应用发表之剂,就能表解热退。腑实积滞的内热,应用攻里之剂,就能积去热平。泻火之剂则用于既无表邪,又无积滞,而里热独炽的病证,最为合适。
里热有邪在气分和血分的不同,所以必须分别用清气或凉血的方法治疗,如用白虎汤清气分之热,犀角地黄汤凉血中之热等。若气分之热未解,血中之热已盛的“气血两燔”,又须清气和凉血并进,如清瘟散毒饮酒是一张这类代表方剂。假使邪热内陷心包,见到昏厥狂乱的症状,就必须清热泻火与开窍安神法同用。至于适当配伍养阴生津的药物,那又是为了救护被高热灼耗的阴液。
此外还有因为内脏功能失调的里热,治疗时务必要分清虚实,辨明脏腑,或用苦寒泻热,或用甘寒、酸甘生津养阴除热。如果虚热已到骨蒸盗汗的程度,更非以退热和养阴药并进不可。这些都是使用泻火之剂必须掌握的原则。共计方歌27首,累计被访问55274次。
|